2020 年全球機能性飲品市場價值 1020 億美元,預計複合年增長率為 3.2%。另一份報導《2021 年功能性飲料全球市場報告:COVID-19 增長和到 2030 年的變化》指出「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機能性食品市場規模為1733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3,090億美元,以年平均複合成長率 (CAGR)7.5%速度增長。」
2021機能性飲品趨勢
世界飲料創新獎團隊審視了 2021 年及以後趨勢的四大功能性成分。分別為:「膠原蛋白(Collagen)、益智劑和適應原(Nootropics and adaptogens)、植萃(Botanicals)、益生質和益生菌(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而一項推薦日本的機能性飲品報導則歸納了三種機能性訴求 1. 減輕身體疲勞 2. 幫助提神 3.補充身體的營養。其實任何的保健食品機能訴求都可以飲品化,飲品只是一種劑型的選擇。由於covid-19使得全球環境驟變,人們變得更重視身、心、腦的平衡。過往台灣和日本的提神飲料或是能量飲重視「快速有感」因此經常添加「咖啡因」和「牛磺酸」作為主要體感來源,「B群」和「胺基酸」則是點綴,而其他國家更重視「舒緩疲勞感」─也就是適應原保健食品的功能。本篇提供未來的「能量飲品」趨勢觀點。
喝咖啡是享受,人們將不再喜愛咖啡因能量飲
隨著咖啡文化滲透台灣日常,每天一杯咖啡似乎是部分人的日常習慣,提供了上班動力的儀式感。過往台灣能量飲的配方設計非常有限,少量支鏈胺基酸、適量牛磺酸及咖啡因,再添加糖、酸、果味調整後就成了一瓶能量飲。然而這類型的能量飲並不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相比10年前的文化,如今的生活步調已隨著數位網路變得「太快」,而喝咖啡也早已融入生活,因此人們無法再從咖啡因中獲得額外的好處,反而加重干擾自律神經的平衡,不但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源,反而讓神經更加緊繃。

提神有限,舒壓飲料才是新時代需求
如果咖啡因提神飲料是第一代,那麼舒壓飲料就是第二代的新需求。西方國家早已注意到這件事,蓬勃發展「草本─適應原」,食用「適應原」有助於調節身心平衡以協助使用者適應環境。台灣常見的適應原,像是:南非醉茄、紅景天、人蔘類等。咖啡因刺激交感神經對於慢性疲勞的人沒有用,反而有害。「幫助恢復身心平衡」才是現代人們真實的健康需求,即使有些人可能自己都沒有發現。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飲料巨頭的百事可樂(PepsiCo)不推出提神飲品,反而宣布推出有助放鬆、能引發睡意的新款飲料 Driftwell,其有效成分是「茶胺酸 (L-Theanine)」。好好休息睡得好,自然就能幫助恢復活力─正是人們需要的。

運動趨勢延燒,未來能量飲要滿足「能量平衡」
除了廣泛存在市場上的蛋白飲和胺基酸飲等蛋白質來源的飲品來幫助肌肉增長之外,維持運動時的體力,也是另一項運動族群的需求。運動營養領域發展出運動前、中、後的營養補充概念,涉及運動營養素不只有「蛋白質」,還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然而發展「補充碳水化合物的飲品」卻是一步險棋,因為人們對於碳水化合物的污名比蛋白質更為嚴重。因此,選擇碳水化合物的素材必須考慮到「健康、安全、無負擔」,並滿足補充體力與幫助代謝的需求,使用一般蔗糖恐怕無法吸引目標消費者。

未來能量飲開發觀點─補充「好糖」協助能量平衡
一、D-核糖
三磷酸腺苷 (ATP) 為大多數細胞內過程提供能量。ATP 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運動、壓力、線粒體功能障礙、遺傳疾病和缺乏 ATP 合成的原料。低 ATP 水平與多種疾病有關,包括慢性疲勞症候群、纖維肌痛和心血管疾病。尋找支持細胞能量產生的方法可能會降低這些疾病的風險。
D-核糖(一種通過磷酸戊糖途徑合成的 5 個碳分子)是參與ATP 合成的許多關鍵原料之一。D-核糖的產生可能很慢,尤其是在心臟和肌肉等組織中。在健康個體中,補充 D-核糖可能有助於支持因壓力而降低的 ATP 水平的恢復,從而有可能提高運動表現和恢復。補充D-核糖還可以增加健康受試者在劇烈間歇訓練後重新合成 ATP,從而更快地恢復到運動前的水平。在一項對 41 名患有纖維肌痛或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進行研究,報告了在 17-35 天內每天服用 15 克 D-核糖後,主觀疼痛強度、幸福感、精力、精神清晰度和睡眠的改善,整體健康平均改善 30%
二、異麥芽酮糖
異麥芽酮糖被認為是一種「低升糖的碳水化合物」,一項回顧性論文指出,異麥芽酮糖成功添加到運動飲料(7%)、能量和營養棒(15%)、早餐麥片(30%)、巧克力(25%)或能量片(97%)。在運動期間補充異麥芽酮糖可提高肝糖和脂肪的利用率。而異麥芽酮糖的耐受性也很好,劑量高達 50 克/天,無腸胃不適,比糖醇以及其他緩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還好。
另一篇研究探討「長期有氧運動前攝入異麥芽酮糖對代謝、激素和性能的影響:一項雙盲、隨機、交叉試驗」,其研究結果指出,與麥芽糊精和葡萄糖相比,異麥芽酮糖攝入導致較低的餐後血糖值、胰島素。因此,攝入異麥芽酮糖後跑步機運行期間血糖波動較低。
我是徐鈺翔營養師,陪你探索保健食品市場洞察、消費者需求、以及保健食品開發的觀點。可以訂閱我的網站,你將可以收到第一手的新文章資訊。如有專欄文章的合作邀約需求,或者您需要一位客製化新產品開發的顧問,歡迎下方連結點擊輸入您的需求。
2021機能性飲品趨勢 | 未來能量飲 | 保健食品開發觀點 | 徐鈺翔營養師™保健食品專欄 有 “ 2 則迴響 ”
迴響已關閉。